【PConline 雜談】可能沒有人會想到,2017年登陸市場的第一款新機,竟然會是Nokia 6。Nokia 6作為諾基亞品牌重回市場的第一款產品,受到了不少關注。從預售突破百萬,發售瞬間秒清,二手市場價格依舊高漲等方面能看出,國內消費者對于諾基亞,還有著較大的留戀。然而,諾基亞不得不面對的,是國內競爭異常殘酷的手機市場。 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增速放緩,急需開拓更多新興市場 經過了2016年一整年的廝殺過后,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并沒有偃旗息鼓的跡象。事實上,國內乃至全球智能機市場增速的放緩,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廠商之間的競爭程度。IDC的一份最新統計報告顯示,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4.8億臺,增幅為3.1%。而在2015年全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為14.329億部,和2014年的13.017億部相比增長了 10.1%。 整體來說,只有像印度,非洲等國家還有較大的市場增長空間。而相對成熟的國內市場其增長空間相當有限。因此,諾基亞攜手HMD選擇獨家登陸中國市場,而沒有選擇相對增長速度更快的印度等新興市場,或許更多的是想檢驗消費者對于諾基亞品牌的忠誠度。相信在未來,諾基亞還是會更著重具有較大增長空間的新興市場的。 大多數手機廠商處于微利或者不賺錢狀態 如今智能手機行業的利潤率偏低。2016年第3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總營業利潤為94億美元。其中,蘋果的營業利潤就高達85億美元,占了全球智能手機產業營業利潤的91%。也就是說,除蘋果之外的所有廠商都在爭奪那9%的利潤,因此不少業內人士指出,做智能手機(安卓)基本不賺錢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進入2017年后,不少手機廠商均表示會漲價。但漲價是為了提高利潤嗎?顯然不是,原材料、運輸成本等價格的上漲,導致廠商只能通過漲價的方法來維持正常的生產銷售。 而想要獲取更多利潤,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入高端市場。如華為,金立等國內廠商,紛紛通過走差異化路線(比如高端商務、政商安全)來沖擊高端市場,以獲得更大的利潤。對于諾基亞而言,其品牌影響力尚在,借此打入高端市場實乃明智之舉。 國內品牌日益壯大,避免產品同質化才是正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,2016年前11個月中,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達4.97億部,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達4.42億部,同比增長16.1%,占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89%。諸多國際調研機構發布的2016年前三個季度調研報告也指出,在全球范圍內,除三星、蘋果以外,國產手機品牌市占比例越來越高。在國內市場,國產手機更是坐穩前三的位置。 如今,國產手機已經逐漸被消費者認可。可以預見,2017年國產品牌將依然占據著國內大部分手機市場份額。和以前諾基亞年代洋品牌占據絕大部分市場的情況完全不同,消費者注重性價比,注重產品帶來的差異化體驗,幾年前“科技以換殼為本”的諾基亞不再能讓消費者掏腰包,因此諾基亞借著Nokia 6回歸,打進國內市場,差異化則是必須要走的路。 線下渠道成為必爭之地 根據IDC的調查報告指出,整個2016年,OPPO以及vivo的出貨量相較于2015年增長了132.9%和103.2%,出貨量分別達9940萬部、7730萬部。著重線下渠道的品牌在16年迎來爆發式增長,而小米、樂視等互聯網起家的品牌也在加大線下的投入,比如小米將開設1000家小米之家。而諾基亞回歸后的首款產品Nokia 6選擇了電商平臺京東首發,借助京東較為完善的配送、售后服務,在初期彌補了諾基亞在渠道方面的不足,但線下渠道的缺少也難以讓更多人體驗到這款手機,因此未來諾基亞還需著力拓展線下渠道。 線下模式的火爆也帶動了營銷方向的新思考。顯然過往的互聯網營銷已經遭遇瓶頸。廠商必須尋找到新的突破點才行。這也是為什么,如今營銷重回明星代言的原因。2016年,無論是OV兩家,還是小米魅族,均敲定了全新的品牌代言人。在諸如春晚等重要節目的廣告爭奪上也開始發力。 總結 顯然,諾基亞回歸面臨著種種挑戰。國內市場環境競爭之激烈,也在極大程度上阻礙了新“玩家”的進入。諾基亞的未來我們并不能預測,但是,相信任何一個用心做產品的廠商,市場都會溫柔以待。盡管環境極其兇險,但對諾基亞而言,尚有機會存在,但究竟能否把握得住,就只能靠時間來證明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