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Canoo破產后,美國又一家造車新選手即將走向破敗。
曾被譽為卡車界“特斯拉”的Nikola(尼古拉)。
根據華爾街日報,Nikola正與一家名為Pillsbury Winthrop Shaw Pittman律師事務所合作,討論比如出售核心資產、全面重組甚至破產保護等在內的多個戰略轉型方案。
原因顯而易見,就是沒錢了。
早在去年10月,Nikola就承認公司資金即將耗盡,且若無法籌集到新資金,將無法繼續運營至2025年第一季度之后。
受到可能破產的影響,股價也創下了54周以來的最低水平,在盤后交易中暴跌超40%,截至發稿,股價僅為0.44美元,市值為3743萬。
自2020年上市以來,Nikola的股價就已經縮水99%以上,Nikola股票曾多次跌破 1 美元大關,但其采取了多次反向股票分割,就是為了遵守納斯達克的上市規則,不然早就退市了。
曾經的市值高達240億美元,如今黃粱一夢,在創始人鋃鐺入獄一年多后,即便是卡車界的特斯拉,也不得不迎接自己的終局。
市值蒸發千億
Nikola的輝煌時刻,定格在了2020年6月。
當時的Nikola以120億美元的估值成功登陸納斯達克,在沒交付一輛車的情況下,籌集到了7億美元資金,成為全球首個IPO的氫燃料整車制造企業。
創始人Trevor Milton,彼時宣布開始接受旗下氫能源皮卡車型Badger的預訂,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,Nikola股價一度飆升104%,市值達到263億美元,趕超福特和通用這樣的行業老牌巨頭。
但輝煌只是暫時的,隨后Nikola就遭遇一系列變故和質疑,如今Nikola的股價已經跌去99%,其現金儲備“僅夠維持到今年4月”。
導致Nikola破產的原因有很多,但最核心因素還是太燒錢了,Nikola自上市后一直在虧損。
根據最新財報數據,Nikola在2024年前9個月,營收為6400萬美元,上年同期為2431萬美元,雖然同比增長顯著,但其運營虧損高達4.55億美元,上年同期的運營虧損為5.22億美元;凈虧損為4.81億美元。
特別是在2024年第三季度,Nikola的營收僅為2518萬美元,運營虧損1.79億美元,凈虧損2億美元,去年同期的凈虧損為4.26億美元。
截至2024年9月30日,Nikola公司公布的自身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也降到了1.883億元,而在2023年底這一數額還是4.647億美元,首席財務官Thomas Okray也承認,公司每月的資金消耗為3000萬至4000萬美元。
以Nikola當前的燒錢速度,這些資金根本不能支撐公司運營半年之久。
在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強制性警告信中,Nikola坦言:“我們現有的財務資源僅能覆蓋預測的運營成本,并在2025年第一季度前履行相關義務。”
為了緩解財務上的壓力,Nikola在去年10月解雇了15%的員工,大約153名,這個月還將有進一步的裁員計劃以縮減規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其最近的一輪裁員,已經將其有爭議的氫燃料電池半卡車的生產線給停掉了。
同時,Nikola也展開了不少自救的措施,比如通過與票據持有人的交易籌集資金,但目前僅獲得6500萬美元,以Nikola當前的燒錢速度,這筆資金也就能維持一個月左右。
此外,Nikola還宣布計劃通過出售更多股票來籌集1億美元資金,但是以目前的Nikola股價水平來看,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尤其是距Nikola公司去年6月25日完成1比30的股票反向拆分,還不到七個月的時間,短時間再拆分合股也不可能實現。
截至目前,Nikola的市值僅為3743萬美元,這意味著公司更難執行通過出售股票籌集1億美元資金的計劃。
更何況,美國市場對Nikola這一類燒錢,且遲遲無法進行有效商業化的企業,已經失去了耐心,Nikola很難在資本市場獲得融資。
似乎是面對已經無力回天的局面,Nikola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最新文件中,態度已經相當坦誠,“如果我們在需要時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,我們可能會被迫進一步縮減或停止運營,這將對我們的財務狀況、經營業績、業務和前景產生重大不利影響,并可能導致您的投資損失”。
虛假、詐騙與做局
資本不會無緣無故對一家企業失去信任,Nikola走到今天企業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。
這家企業曾被稱為卡車界的特斯拉,Nikola和Tesla合起來是美國發明家尼古拉·特斯拉——Nikola Tesla的名字。
公司創始人兼CEO還是特斯拉的前高級工程師Trevor Milton(特雷弗·米爾頓),米爾頓給自己的卡車公司取名尼古拉,把特斯拉當作競爭對手,火藥味就差寫到臉上了。
不過現在這位立志“超越馬斯克”的創始人,已經鋃鐺入獄了,罪名是欺詐投資者,2023年底被判處4年監禁,這在當時新造車中還是首例。
而且Nikola的成與敗都和這位創始人有極大的關系。
2014年,在特雷弗·米爾頓的主導下,定位氫能源重卡的新勢力尼古拉成立,2016年,成立2年的尼古拉推出了首個氫能源卡車尼古拉一號。
美國已經有特斯拉這樣一個成功案例,對氫能源汽車這個更冷門的領域,如果 Nikola 真的像Tesla那樣壯大,投資人們確實能夠獲得很大的收益。
但他們沒想到的是,等待他們的居然是一個驚天騙局。
2016年6月,Nikola對外表示尼古拉一號開啟預訂一個月后,收到共計7000輛卡車訂單,但事實上是,從2015年尼古拉成立以來,到2020年頂著全球氫能重卡第一股的稱號,以120億美元估值實現上市的時候,尼古拉還沒有賣出去一臺車。
2020年,Nikola還與通用汽車公司達成了價值2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,通用獲得了尼古拉發行的20億美元普通股,擁有其11%的股權。此外,通用還宣布將在2022年前,為尼古拉生產氫燃料電池電動皮卡Badger。
但沒想到,幾乎同一時間,美國做空機構Hindenburg Research(海登堡研究)公司發布的一份重磅報告,猶如一顆重磅炸彈,徹底炸碎了 Nikola 的發展美夢。
報告中毫不留情地直指 Nikola 所謂的氫燃料汽車技術,不過是精心編織的騙局,稱尼古拉從車到氫能源技術全部是假的,新車訂單數據、電池技術突破等內容均為子虛烏有的虛假謊言。“我們從沒有在一個上市公司中見過規模如此大的騙局。”
Hindenburg Research主要控訴的有兩點:
2020年7月Milton曾聲稱在德國烏爾姆有5輛Nikola Tre下線,然而負責生產這款卡車的合作伙伴博世卻證實,沒有完整地生產任何Nikola產品。
2018年,尼古拉發布了一個宣傳視頻,名字為《尼古拉1號在駕駛中》,稱這輛氫燃料電池卡車Nikola One的原型車,行駛了500-1000英里。但事實是,尼古拉1號當時是從較為平坦的山頂上滑下來的,只不過尼古拉是故意傾斜攝像機的角度,讓卡車看起來是自己在行駛。
這個造假視頻則是徹底改變了尼古拉公司的發展走向,而且有意思的是,尼古拉還大方地承認了造假,創始人米爾頓還發了聲明,稱“它就是自己滑下來的”。
這樣的一份做空報告一出,引起了軒然大波,通用隨后中斷了與尼古拉的交易,尼古拉的股價也隨之大跳水,較高峰期縮水近一半,此后就開啟了“跌跌不休”的態勢。
在“造假”帶來的輿論壓力以及投資人的訴訟后,Milton也“引咎辭職”,同時也帶走了價值31億美元(約人民幣220億元)的公司股票。隨著 Milton 的離職,各種相關的負面新聞也出現得越來越多,包括 Nikola 最初的設計圖紙是Milton以幾千美金的價格買來的等等。
此后,通用汽車取消入股Nikola,博世減持股份、大額訂單跑票。美國司法部展開調查,Milton還因欺詐指控遭到起訴。最終,Nikola創始人Trevor Milton在2023年12月18日,欺詐罪做實,被判處4年監禁。
其實Nikola的凄慘處境在美國也不是個例,最近面臨破產不僅是Nikola,前不久,同樣是美國新造車的Canoo公司,已經向特拉華州美國破產法院提交自愿請愿書,根據美國破產法第7章尋求救濟。
更早之前,Fisker以及Lordstown Motors等美國新造車,也都早早遞交了破產保護程序。
事實上,在美國除了特斯拉一家獨大,其它新勢力車企也都身處水深火熱之中,國內汽車行業的洗牌已經進入白熱化,而海外,同樣是先活下來再說。
本文來源:超電實驗室
精選推薦
熱門出行排行榜
原創IP推薦
換一換網友評論
聚超值•精選
最新內容
"美國新造車公司Nikola即將面臨破產,被稱為卡車界的特斯拉。根據華爾街日報,Nikola正在討論多個戰略轉型方案,包括出售核心資產、全面重組或申請破產保護。原因是公司資金緊張,股價已跌至54周以來最低水平。自2020年上市以來,Nikola的股價縮水99%以上。
Nikola | 破產比亞迪距離超越華為還有多遠?根據2023年和2024年的收入差距,華為與比亞迪之間的競爭正在加劇。盡管華為在重回巔峰,但比亞迪正在崛起成為電車之王。兩家公司在研發投入、凈利潤等方面存在差異,但都注重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。此外,比亞迪正推出智駕天神之眼,并計劃在2025年發布21款智駕車型。
比亞迪 | 華為2025年,國產汽車迎來標志性節點,仰望U9、尊界S800和蔚來ET9備受矚目。它們的懸掛系統具備顛覆性優勢,有的展現出卓越的越障能力,有的凌波微步般平穩,還有車型能載著香檳塔通過減速帶。本文詳細解析了這三家車企的懸掛技術特點,并分享了試駕蔚來ET9的真實體驗。
懸掛系統 | 主動懸架技術車企起名梗引發討論:新車配置名稱越來越難記,數量多且叫法不一。這種方式是否過頭?配置名變得更復雜、硬核,難以理解和記憶。油車時代的命名邏輯相對克制,時間的威力幫助人們記住品牌標簽。電車時代迭代速度快,給每個設計或技術都起新名字導致消費者無法消化和記憶,并干擾之前的叫法。
配置命名 | 技術復雜性2025年第一季度,小米汽車交付超過2.9萬輛,目標全年交付35萬輛;零跑汽車成為新造車月銷冠,3月份交付3.7萬輛;理想汽車同期銷量36674輛。蔚來品牌Q1季度共交付42094輛,樂道品牌14781輛。小米SU7創下歷史新高,連續6個月突破20000臺大關。極氪科技集團3月銷量40715輛。
銷量 | 新能源汽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