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段時間剛在朋友圈跟何小鵬隔空互懟的余承東,這兩天又火力拉滿了。
只不過這次的輸出對象,從友商變成了國內頭部的汽車垂媒:懂車帝。
從他憤怒的語氣上不難看出,大嘴這回應該真的被氣到了。
而他轉發的這條推文,則是問界官方對懂車帝 ” 如何不專業、如何不嚴謹 ” 的解讀和回應。
寫得很克制,但像這樣專門發一條推文,對于問界來說好像還是第一次。
咱就是說,懂車帝到底做了啥讓大嘴和問界反應這么大啊?
這就得說到他們一年一整的冬季測試了。
每年每到冬天最冷的時候,懂車帝都會拉上幾十臺時下最火的新能源車,跑到國內最冷的測試場地給它們做極寒測試。
今年也是一樣,他們找來了現熱門的 51 款車型,全部拉到最低溫只有零下二三十度的漠河。測續航、測充電,還有主動安全甚至是車機系統等等,項目非常全乎。
而讓余大嘴公然開懟的,就是里頭一個測插混車型純電續航的項目。
這個項目的內容嘛,說來也簡單,其實就是測一下在強制只用電的情況下,一臺插電式混動車型能跑多少里程。
而在受測的接近 20 臺車型里,問界 M7 增程版的純電續航成績只有 55.3 公里,按照 175 公里的官方 WLTP 成績只有 31.6% 的續航達成率,排名墊底。
而測試中成績最好的仰望 U8 ,不僅車重更大、電耗還更高,還跑了 105 公里,續航達成率更超過 85% 。
相比之下,就顯得問界 M7 有股子差生那勁兒了。
然而大嘴氣的并不是問界成績差,而是他覺得,這套測試流程似乎有問題。
舉個例子大家應該就明白了,按我們以往的理解,想要測幾臺不同車型的續航如何,應該用相同的測試方法,讓每臺車從滿電跑到趴窩,然后看它跑了多遠,對吧。
但咱們看看懂車帝自己對于續航測試流程的描述,一臺車接受續航測試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:
向上滑動
簡單點說,就是他們會在測試的前一天晚上,把所有測試車輛加好油、充滿電,然后斷電放一個晚上。到了第二天再通上電,然后用一個小時左右做整備,布置布置相機和人員啥的,并且需要全程開著空調。
等大家都整備好了以后,不充電,直接上路開測。
這么一看,整備過程里消耗的電量就已經算在續航測試里頭了。然而根據問界的說法,懂車帝在這個本應是測試流程之一的環節里,似乎并沒有做到應有的公平。
就比如,這臺問界 M7 在整備時經常會處在開著空調又開著車門的 “ 空調白吹 ” 狀態:
經測試媒體確認,車輛在正式測試前進行了共計 71 分鐘的空調制熱,在車內溫度達到 24 攝氏度后,又持續制熱 40 分鐘。在此過程中有十余次開關車門、車窗的操作,其中最長時間超過 3 分鐘,大大增加了空調能耗,導致電量快速下降。
這就導致在真正開始測續航的時候,車子的電池只剩不到 75% 了。。。
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,在車輛電量僅剩 74.9% ,搭載駕駛員及 4 個 60 公斤沙袋的情況下才開始測試,到電量為 20.4% 時增程器開始啟動,實際消耗電池電量 54.5% ,實現冬季極端天氣條件下純電續航 55.3 公里。
無獨有偶,在大嘴懟完懂車帝之后,測試成績里排名倒三倒四的吉利老總楊學良也發了一條長微博,里頭的內容和問界發布的較為相似,同樣也控訴了自己受測車輛在整備時受到的不公平待遇。
而且仔細一看,銀河 L6 和領克 08 單次最長的開門時間( 10 分鐘和 6 分 39 秒 )還比問界 M7 的 3 分鐘要長上不少。
如果兩家車企的數據不是編的,那懂車帝在整備環節里,確實沒有讓每臺測試車的受測動作保持一致。
此外脖子哥還發現,在續航里程測試里非常重要的車速、加速度等關鍵性的指標,懂車帝的測試規程里似乎只字未提。整個實際測試過程中,只規定了 24 ℃的空調溫度。
那是不是代表了只要空調溫度對,測試員想咋開就咋開啦?
或許也是因為 bug 實在是有些多,這個測試里排在倒數第二的長城也坐不住了。他們在今天中午也發了一條微博,表示在 14 號會專門辦一場活動,說說啥叫專業、公正、科學的測試。
多少有點車企們聯名抗議那味了。。。
而這些車企們之所以會這么在意這個續航成績,當然也不是沒有原因的。
因為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,續航數據的含金量那基本就和油車的油耗、性能差不了太多,不僅能看出一臺車電池的配置,還能看出一個廠家能量管理水平的高低。
再加上許多混動車主都是把混動當純電開,純電續航越長意味著車子用起來越方便。不僅廠家靠它賣車,消費者還靠它買車,相當于它能直觀反映出一臺車質量的好壞。
一個合理的續航測試流程,可以說是相當復雜。
但要說核心就只有一條:控制除了受測車和測試指標以外的所有變量。
這里脖子哥就用美國的 EPA 續航測試給大家舉個例子,畢竟在目前的幾大測試規則里,包括 NEDC 、 WLTP 、 CLTC 等等, EPA 是公認最接近日常的實際續航數字的。
為了得出一臺車的續航如何, EPA 把測試的流程分成了四個大部分,分別是城市工況、高速工況、高溫工況和低溫工況。
而它之所以是幾個測試里頭最準的,就是因為專門給電車設計了高低溫的測試工況。
首先,他們會給每次測試定好完全相同的環境溫度( -7 ℃ ),然后再定好完全相同的測試流程:測試車需要首先按照規定跑一次冷啟動循環,再跑一次穩態循環,最后再跑一次熱啟動循環。
這些循環是啥意思我就不細說了,重點是不管什么車,只要是在做同一項測試,那么它的車速、加減速的幅度、測試的時間、測試的里程都是完全一致的。
一致到時間精確到秒,速度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,里程精確到 10 米。
也就是把在測試的時候怎么開車掐死了,誰來測都一樣。
而像是 WLTP 和 NEDC 這些測試,雖然沒有 EPA 準,但同樣也是把各種變量限定死了。
而像懂車帝這樣只規定了空調溫度的測試流程,每臺車型之間操作的區別可能就很大了。
就比如傳言測試中的某車型就檢測到了急加速和重剎車,即使不是測試人員有意而為之,對測試結果肯定就有不小的影響。
不過,雖然還存在著很多肉眼可見的 bug 和不足,但在脖子哥看來,類似于懂車帝冬測這樣的媒體測試其實是非常有意義、且需要一直存在下去的。
因為在他們出現之前,類似這樣的硬核測試,基本都是車企和研究所關起門來自己偷偷做。
咱們作為消費者,基本就是知道一個最終測試結果,但關于結果是咋來的、結果是啥意思,過程可不可信,別問,問就是不知道。
而在類似的平臺測試出現之后,我們不僅能看到結果,還能很直觀地理解結果背后對應的影響了。
比如碰撞之后車門能夠打開能夠創造更更多救援的時間,比如更堅硬的 A 柱可以在撞車以后給頭部更多的安全空間等等。
這樣的宣傳,可比車企們的講故事、畫大餅有意義得多,也是我們在選車買車的時候真正需要參考的維度。
所以說,只要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被充值,那么類似懂車帝做測試節目的意義就是好的。
但正如我在前頭所說,測試的核心是客觀和公正,客觀和公正的核心則是專業與嚴謹。
作為觀眾和消費者,我們肯定不希望因為測試中的一些不嚴謹,導致一款產品受到了不正確的評價;也更不希望因為一些細節上的疏漏,讓一個擁有豐富評價體系的測評節目失去它應有的價值。
脖子哥真心建議像懂車帝、易車、汽車之家這樣的平臺,能夠在以后的測試內容中,更加科學和嚴謹,在能夠做到公平的地方,盡可能維持客觀公正。
讓更具信服力的媒體測試內容,能成為除了車企自身和科研機構之外,另一個有分量、有價值的評價手段,真正推動汽車行業的發展。
就像長城汽車在針對這次冬測發表的聲明里寫的那樣:
媒體的評測是監督、是鞭策,為中國汽車行業帶來了全新視角,也讓更多用戶關注中國新能源汽車。
我們呼吁并將全力推動中國汽車行業監管機構、車企、測評機構、媒體和用戶共同協力,制定更加貼合用戶實際應用場景、實際環境條件、實際工況條件的新能源測試標準。
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嚴謹、更公正、更客觀的評測結果,推動中國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。
不只是因為多一種聲音多一種可能,更是因為老頭樂和宏光 MINI 對撞,實在是太好看了。。。
而就在我們準備發稿的時候,懂車帝宣布大后天也就是 14 號的時候,會邀請所有參加測試的車企和媒體到現場看著他們測試。
脖子哥的同事也已經火速買機票了,到底是懂車帝不行還是測試車不行,到時候給大伙現場直播嗷。
本文來源:差評
精選推薦
熱門出行排行榜
原創IP推薦
換一換網友評論
聚超值•精選
最新內容
騰勢新能源汽車全面接管,奔馳徹底退出。比亞迪控股騰勢,成為其全資子公司。此前,奔馳持有10%的股份已轉讓給比亞迪。騰勢品牌將由比亞迪主導發展,并獨立經營自建銷售渠道。在過去十年中,騰勢發展不如意,銷量低于預期且累計虧損超40億元。然而,在換席后的兩年內,騰勢推出了多款新車型并取得成功,在中國MPV市場上占據領先地位。
奔馳退出 | 比亞迪接管特斯拉Cybertruck首次在中國出現,掛著天津綠牌上路。這款車已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轉讓,價格高達360萬人民幣。作為國內第一臺上牌的特斯拉皮卡,它引起了廣泛關注。然而,由于車頭設計不符合中國行人保護法規定,Cybertruck目前還不能合法上路行駛。盡管如此,在低速下的靈活性和線控轉向技術仍受到車主推崇。
特斯拉Cybertruck | 平行進口華為、極氪、蔚來和小米等國產品牌紛紛推出與特斯拉Model Y競爭的純電SUV,它們都主打智能化,車身尺寸相似且售價在22-30萬元。然而,特斯拉仍保持領先地位,在中國市場1-8月累計交付新車28.94萬輛,銷量第一。
特斯拉 |Model Y特斯拉即將發布的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曝光,引發網友熱議。根據最新曝光的圖片和專利技術,這款車可能具備自動充電和自動清潔等黑科技功能。此外,特斯拉還透露了可旋轉座椅的設計概念,為乘客提供更多舒適性。這款無人駕駛出租車預計在10月10日發布會上亮相,并有望改變智能化領域競爭格局。
特斯拉 | Robotaxi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理想MEGA在NVH靜謐性榜單中奪得第一名,超過邁巴赫S680等頂級豪車。NVH是衡量汽車制造質量的綜合指標,影響用戶聽覺和觸覺感受。理想MEGA通過優化輪胎、車身結構和空調系統等方面,實現了出色的行駛品質和舒適性。與傳統車企不同,理想將NVH作為重點研發項目,并堅持提供安靜、舒適的用車體驗。
NVH | 理想MEGA